首页 >> 要闻简讯 > 学识问答 >

兰亭序译文

2025-07-26 07:17:15

问题描述:

兰亭序译文,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6 07:17:15

兰亭序译文】《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公元353年(永和九年)春三月三日,与友人聚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时所作。全文共324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其内容也极具文学与哲学意义。

以下是对《兰亭序》的简要总结及逐句翻译,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总结

《兰亭序》记述了作者与友人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活动,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洒脱与哲思。

二、《兰亭序》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我们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进行修禊仪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各位贤士都来了,年长的和年幼的都聚集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和茂密的竹林,还有清澈的溪水环绕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将溪水引为曲水流觞,大家依次而坐。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音乐乐器的演奏,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天,天气晴朗,微风和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看广阔的天地,低头看万物的繁盛,让眼睛和胸怀都得到舒展,足以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们彼此交往,转眼一生。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人在室内倾诉心怀,有人寄托情怀于山水之间,放纵自我。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音乐乐器的演奏,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情感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而来。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曾经感到高兴的事情,转瞬间就成为过去,仍不禁引起内心的感慨。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且生命的长短由命运决定,最终都会走向终结。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人说:“生死是大事。”怎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古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就像契合一样,总是读到文章便感到悲伤,难以释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知道把生死等同是虚妄的,把长寿与短命视为相同也是荒谬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看待今天,就如同我们今天看待过去一样,真是令人悲伤啊!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我记录下当时人们的言论,虽然时代不同,事情各异,但引发感慨的原因却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来的人读到这篇文章,也会有所感触。

三、结语

《兰亭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次文人雅集,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能感受到文字之美,更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