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出自哪】一、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该句描绘了诗人乘坐装饰精美的船只,在月光下泛舟江上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意境。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出处及相关背景信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楚辞·九歌·湘夫人》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
原文句子 |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
字面意思 | 桂木做的船桨,兰木做的船桨;划破水面的清波。 |
文学风格 | 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抒情性强 |
文化背景 | 楚地祭祀神灵的乐歌,反映楚文化的神秘与诗意 |
意义解读 | 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人墨客常用意象,常用于描写秋夜、江景、思乡等主题 |
三、补充说明
“桂棹兰桨”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比喻,象征高洁、典雅与美好。而“击空明”则描绘了船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轻轻滑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空灵的意境。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屈原诗歌的语言之美,也反映了楚文化中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
四、结语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作为《楚辞》中的名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古代诗歌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