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玉言的成语典故】“金口玉言”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说话非常有分量、权威,或者话语极其珍贵、不容置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故事,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金口玉言:原意是说皇帝或地位极高的人所说的话,如同金子般珍贵,如玉石般坚固,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后引申为对权威人士话语的尊称,也用于形容某些话语极具分量,值得重视。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金口玉言”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
> “人主之言,出则为诏令;人臣之言,入则为奏章。……故曰:‘金口玉言’。”
意思是,君王的话语一旦说出,就成为法令;而臣子的言论只能作为奏章呈上。因此,君王的话语被比喻为“金口玉言”,象征其权威和不可更改的性质。
在后来的发展中,“金口玉言”逐渐演变为一个褒义词,用于赞美那些有影响力、有威望的人所发表的意见或决定。
三、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方式 | 示例 |
对权威人物的尊称 | 表达对其话语的尊重 | “他一句话,就是金口玉言。” |
形容重要决策 | 强调决策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 “这次会议的决定,可谓金口玉言。” |
文学作品中 | 增强语言表现力 | “皇上金口玉言,谁敢违抗?” |
四、成语演变与现代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金口玉言”已不再仅限于帝王将相,也可以用于各行各业中具有话语权的人士。例如:
- 在商业中,企业家的讲话可能被视为“金口玉言”;
- 在学术界,权威学者的观点也可能被看作“金口玉言”。
不过,现代语境中也有人用此成语带有调侃意味,表示某人说话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未必可信。
五、总结
“金口玉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对权力和权威的敬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威话语时应保持理性思考,既尊重其价值,也不盲从其影响。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口玉言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本义 | 君王话语的尊称,象征权威 |
引申义 | 权威人士的发言、重要决策 |
现代用法 | 尊重权威、强调话语分量 |
注意事项 | 不宜过度依赖,需理性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