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所附的目录性著作,全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纪昀等学者主持编撰。该书不仅是《四库全书》的目录索引,更是一部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学术批评与文化思想于一体的综合性目录学巨著。它对当时已知的各类典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和评价,反映了清代中期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
一、《四库全书总目》的基本内容
《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下再分若干类目。每类书籍均有提要,简要介绍其作者、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此外,还对部分书籍进行批判性评价,体现了编者在整理过程中对学术标准的把握。
二、主要结构与分类
部类 | 类别 | 简要说明 |
经部 | 易、书、诗、礼、春秋、孝经、论语、小学 | 包括儒家经典及其注释、训诂、义理之学 |
史部 | 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 涵盖历史文献、官方记录、地方志、政治制度等 |
子部 | 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释家、道家 | 涉及诸子百家、科技、艺术、宗教等非正统学术 |
集部 | 别集、总集、楚辞、文论 | 收录历代文人诗文集、文学评论等 |
三、学术价值与影响
1. 系统整理古代文献
《四库全书总目》是对中国古籍的一次大规模整理和分类,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学术批评与思想导向
编者在提要中常对书籍内容进行点评,体现出清代主流学术思想对儒学的推崇,也反映出一定的政治倾向。
3. 推动目录学发展
该书不仅是一部目录,更是目录学发展的高峰之作,对后世目录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保存与失传并存
虽然《四库全书》因政治原因删改了一些书籍,但《总目》仍保留了大量珍贵文献的信息,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四、总结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在学术思想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它既是清代文化政策的体现,也是古代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尽管其中存在一些政治干预的痕迹,但其在文献整理、学术分类与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类或具体书籍的提要内容,可查阅《四库全书总目》原文或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