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难追什么意思】“驷马难追”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车马文化。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匹马拉的车已经跑出去了,四匹马拉的车更是一去不回头,形容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或改变。常用来强调承诺、言语或行为一旦做出,就不能轻易反悔。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驷马难追 |
拼音 | sì mǎ nán zhuī |
出处 | 《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未直接出现,但后世引申为“驷马难追”) |
释义 | 事情一旦发生,就难以挽回或改变;也指说话要谨慎,不能随意承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
近义词 | 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覆水难收 |
反义词 | 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驷马”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古人认为这种车速度极快,一旦出发,便很难追回。因此,“驷马难追”最初可能用来比喻车马一去不返,后来逐渐引申为对人言辞和承诺的重视。
在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尤其在签订合同、作出承诺时,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商务合作 | “我们公司一向讲究诚信,既然签了合同,那就是驷马难追。” |
日常生活 | “你刚才说的那句话,可不能当儿戏,驷马难追啊。” |
法律领域 | “法律面前,驷马难追,任何承诺都必须履行。” |
四、总结
“驷马难追”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言慎行,尤其是在做出承诺或决定时,要考虑到后果,因为一旦做出,往往难以更改。无论是个人交往还是商业合作,都要以诚信为本,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