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尾的别名】归尾是中药材当归的一部分,通常指当归的根部末端部分。在中医临床中,归尾因其独特的药性与功效,常被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由于其来源和药效特点,归尾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也有多种别名。以下是对“归尾的别名”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归尾的基本介绍
归尾是当归(Angelica sinensis)植物的根部末端部分,质地较细、颜色偏红,具有活血、行气、调经等作用。它与当归的主根(归头)和根体(归身)有所不同,药效更偏向于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血瘀、月经不调等症状。
二、归尾的常见别名
在不同的中医典籍、地方习惯或现代研究中,归尾有多种别称。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别名及其来源说明:
别名 | 来源/含义 | 说明 |
尾归 | 指归尾为当归的末梢部分 | 古代常用名称,强调其位置 |
活血尾 | 强调其活血功效 | 现代民间常用说法 |
血尾 | 与血液相关,强调其调经作用 | 多见于地方方言或传统用法 |
归梢 | 指归尾为当归的梢部 | 中医术语,与“归头”、“归身”相对 |
当归梢 | 与“归梢”同义 | 更加明确的名称 |
活血归 | 强调其活血功能 | 常见于中药学教材 |
血归 | 与“血尾”类似,强调其对血的调理作用 | 多用于妇科方剂中 |
归尾 | 直接使用原名 | 正式名称,广泛认可 |
三、结语
归尾作为当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体积较小,但在中医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别名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医对药材分类和功效的细致理解。了解这些别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归尾的药性与应用范围,从而在实际用药中做到合理配伍与精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