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学识问答 >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

2025-09-26 08:48:53

问题描述: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08:48:53

溺爱的汉语大词典】“溺爱”一词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对子女或亲近之人过度的宠爱,以至于影响到其正常成长或行为规范。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中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强调的是“爱”与“过度”的结合,容易导致被爱者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溺爱”这一词语的含义、用法及其相关词汇,以下是对《汉语大词典》中相关内容的总结,并附有表格形式的整理。

一、词语释义

1. 溺爱

指对人或事物过分喜爱,尤其是对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他们失去自我约束和独立能力。

2. 宠爱

对某人特别喜爱,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夫妻之间。

3. 纵容

对错误的行为不加限制或纠正,任其发展。

4. 娇惯

对人过于宠爱,使其养成不良习惯。

5. 偏袒

对一方过于支持,忽视另一方的权益。

6. 放纵

不加约束地让某人随心所欲,常用于对子女或下属的管理不当。

二、词语对比表

词语 含义说明 使用场景 负面程度 相关词语
溺爱 对人过度的喜爱,影响正常成长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娇惯、纵容
宠爱 特别喜爱,多用于感情或亲情 夫妻、父母与子女 疼爱、关爱
纵容 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 父母对孩子、上级对下属 放纵、姑息
娇惯 因过度宠爱而养成不良习惯 子女教育、家庭环境 溺爱、宠坏
偏袒 对一方过于支持 家庭纠纷、职场矛盾 偏心、不公
放纵 不加约束,任其发展 教育方式、管理方式 纵容、失控

三、总结

“溺爱”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一种因过度宠爱而导致负面影响的行为。它不仅涉及情感表达,还涉及到教育方式和社会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象较为普遍,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责任感和抗压能力。

相比之下,“宠爱”则更多是一种正面的情感表达,但若缺乏界限,则可能演变为“溺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区分“爱”与“溺爱”至关重要。合理的情感表达应建立在尊重与引导的基础上,而非无条件的满足与放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溺爱”不仅是语言上的一个词汇,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了解其内涵与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教育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溺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可参考相关社会学研究或心理学文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