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歌古诗】《哥舒歌》是唐代的一首著名边塞诗,相传为西戎人所作,后被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语言简练、气势雄浑,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形象和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一、诗歌
《哥舒歌》原文如下: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哥舒翰(唐朝名将)的赞美与敬仰。诗中“北斗七星高”象征着天意与正义,“哥舒夜带刀”则展现了将军的威武与警惕。“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两句,说明在哥舒翰镇守边关之后,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表现了其军事才能和威慑力。
二、诗歌赏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不详(传为西戎人所作) |
朝代 | 唐代 |
类型 | 边塞诗 |
主题 | 赞美将领、表达边防安定 |
风格 | 简洁有力、气势恢宏 |
意象 | 北斗、刀、牧马、临洮 |
表达方式 | 直接描写、借景抒情 |
语言特点 | 精炼、含蓄、富有画面感 |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哥舒翰是唐朝中期的重要将领,曾率军驻守河西走廊,成功抵御吐蕃等外族的侵扰。他的威名震慑四方,使得敌军不敢轻易进犯。《哥舒歌》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之情。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通过对边关战事的描写,展现将士的英勇与忠诚,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结语
《哥舒歌》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将领的赞颂,也是唐代边塞文化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