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是什么意思】“饥不择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饥饿的时候不会挑选食物”。它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对食物没有挑剔,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会吃下去。这个成语常被引申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人会放弃平时的坚持或原则,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情。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饥不择食 |
拼音 | jī bù zé shí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
释义 | 形容人在极度饥饿时,不会挑拣食物;引申为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失去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任何条件或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的无奈或妥协,也可用于比喻在压力下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
近义词 | 无暇顾及、被迫接受、走投无路 |
反义词 | 精挑细选、优中选优、挑剔不已 |
二、引申含义与使用场景
1. 字面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饥不择食”可以指人在非常饿的时候,哪怕是一些不太好吃的食物也会吃下去。例如:一个人在长途旅行中饿得不行,看到路边的小摊也会毫不犹豫地买来吃。
2. 比喻意义
更多时候,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在面临生存压力、资源匮乏或时间紧迫时,不得不接受一些原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比如:
- 资金紧张时,可能会接受一个并不理想的工作;
- 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可能会降低标准,接受一份不太喜欢的岗位;
- 在战争或灾难中,人们为了活下去,可能会做出平时难以想象的选择。
3. 常见搭配
-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表示在生活困苦时,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 “饥不择食,急不择言”——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或压力大的时候,说话做事都不太理智。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用于描述人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尤其适合用于文章、演讲或分析中,表达一种无奈或被迫的状态。
- 避免滥用:虽然“饥不择食”形象生动,但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够严谨。
- 注意语境: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尤其是在正式写作中,要确保语义准确、逻辑清晰。
四、总结
“饥不择食”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现实意义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生理上的饥饿,也可引申为心理或社会层面的无奈选择。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