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这个成语什么意思】“铁杵成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它寓意着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是再困难的事情也能最终达成目标。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要轻言放弃。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铁杵成针 |
拼音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出处 |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传说李白年少时曾在磨针溪边看到一位老妇人用铁杵磨针,便问其原因,老妇人回答:“我欲作针。”李白因此受到启发,立志苦学,终成大器。 |
含义 | 比喻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即使困难重重,也能实现目标。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人有恒心、不畏艰难的精神。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铁杵成针”最早来源于一个关于李白的传说。相传他小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妇人在河边磨铁杵,便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针。”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诗仙。
这个故事虽为传说,但其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勤奋、坚持的精神。
三、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习 | 尽管学习过程很枯燥,但他始终坚持,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真是铁杵成针。 |
工作 | 他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成功了,真可谓铁杵成针。 |
生活 | 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从未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真是铁杵成针。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虎头蛇尾、轻言放弃 |
五、总结
“铁杵成针”不仅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更是对个人意志力的一种肯定。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的。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坚定前行。
结语:
“铁杵成针”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