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名句填写10句】《六国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洵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指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深刻道理,强调国家之间的外交策略和内部治理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六国论》是重要的文言文篇目,其中不乏经典名句,常被用于填空题或默写练习。
以下是对《六国论》中10句经典名句的总结与填写示例,适合学生复习或教师教学参考。
一、原文名句总结(10句)
序号 | 名句原文 | 出处 | 填空提示 |
1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六国论》 |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2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六国论》 | 赂秦的结果是什么? |
3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六国论》 | 后人对土地的态度如何? |
4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六国论》 | 秦国的欲望如何? |
5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六国论》 | 用比喻说明什么? |
6 | 此言得之。 | 《六国论》 | 苏洵认为什么观点正确? |
7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六国论》 | 六国原本有机会战胜秦国吗? |
8 |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 《六国论》 | 苏洵对后世的警示是什么? |
9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六国论》 | 苏洵提出怎样的建议? |
10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六国论》 | 苏洵对秦国的担忧是什么? |
二、总结
《六国论》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更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启示。文中所提到的“赂秦”、“力亏”、“抱薪救火”等语句,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掌握这些名句,不仅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能提升对历史与政治的理解能力。
以上10句名句涵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与核心思想,适合用于考试复习或课堂讲解。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每句话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