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人誉为“千古智圣”。以下是对《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原文节选与现代汉语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诸葛亮传》主要记载了诸葛亮从早年隐居南阳,到出山辅佐刘备,再到辅佐刘禅治理蜀汉,直至病逝五丈原的生平事迹。文中突出了他的忠诚、智慧与治国才能,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贡献,如“隆中对”、“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事件。
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晰,体现了史书的客观性与人物形象的立体感。通过诸葛亮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忠心、对百姓的仁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吟诵《梁父吟》。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的人却不认可他。 |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刘备于是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于是让其他人退下,说:“汉朝王室衰败,奸臣专权,皇上流离失所。我不自量力,想在天下伸张正义;但才智不足,结果失败,到了今天。” |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低微、兵力较少,但曹操最终战胜袁绍,由弱变强,不只是因为天时,也是因为人的谋划。”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现在曹操已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有贤能之人辅佐,这是可以结盟而不能图谋的对象。 |
亮之素志,在于匡扶汉室,效忠先帝,不负所托。 | 诸葛亮的素志是匡扶汉室,效忠先帝,不辜负所托。 |
亮卒于军中,年五十四。后主悲痛,谥曰忠武侯。 | 诸葛亮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后主非常悲痛,追谥他为“忠武侯”。 |
三、总结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忠诚坚定的典范。他的智慧与忠诚影响了整个三国时代,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诸葛亮传》作为《三国志》中的一篇,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
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诸葛亮的思想、策略和人生追求,进一步体会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